宝宝的成长需要经历每一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作为遵循规律,作出适当的训练,来培养小孩的积极性呀!宝宝的走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甚至是父母花费很大的心思才能让宝宝学会掌握这一项技能呀!今天跟宝妈们讨论一下:宝宝最佳学习走路的时间!

一、宝宝几个月开始学走路最好

“三翻、六坐、八爬、周会走”这是最经典的婴儿成长规律,不过,每个孩子的发展顺序也不会完全一样,存在个体差异,首先要明确这一个问题,不要刻意和其他孩子比较,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孩子在9-18个月开始独立行走都属于正常。育婴师培训教材中总结了婴儿大动作发展的规律,85%的孩子符合下列规律:2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站、12个月会走。

孩子学走路,一般会经历这样的步骤:

扶双手可以迈步——扶栏可以走来走去——扶一手可以走——开始走1-2步——独走几步较稳——独自走路。

爸爸妈妈们要有耐心,等待着宝宝成长,放平心态,你会发现,孩子一旦开始走路,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有时候孩子前一天才刚刚会扶着走一两步,第二天就能自己独走了,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二、婴儿学走路最佳时间

1、是否可以稳定站立

宝宝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头,四肢则比较短小,当宝宝能够扶着东西站起来时,说明他的腿部能够支持身体的重量,但是还不敢自主迈步,他可能会扶着围栏,把身体平衡的力量放在固定的物体上,很多父母会把宝宝放在学步车中,认为宝宝敢迈步了就可以走了,这里还是不建议用学步车,学步车只能锻炼小腿的力量,却不能锻炼大腿和腰部力量,宝宝此时也不宜站立很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休息。

2、否可以自己捡东西

父母可以在宝宝稳定站立后,故意扔一些小玩具让宝宝捡,宝宝从站到蹲再到站的过程中,会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还会让腿部更加有劲,当宝宝能够自主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也能扶着东西走几步了,他的自信心也大大提高了。3、会协调四肢,能够自主转移重心

当妈妈把宝宝放在比较空旷的地面上时,宝宝能够小心地盯着地面,随时保持四肢的平衡,出现问题会立刻坐下或者蹲下,借此保护自己的身体,说明四肢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随时降低重心来保持稳定,宝宝已经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下一步就可以锻炼他走路了。

宝宝学习走路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父母循序渐进的引导。在学习走路的时候,我们要多放些耐心,多谢准备工作!

相关阅读:宝宝多大学会走路才正常 如何正确帮助宝宝学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