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个伴侣来度过自己的余生。结婚也可以让一个人得到成长,因为结婚后每一个人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国家层面上来说,每个公民的结婚也是关乎到国家的,那么在我国结婚的话有没有什么奖励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国家法定结婚的奖励的内容,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 国家法定结婚奖励
大学生结婚补助政策
1、从婚姻法来说,目前婚姻法上并没有任何一条规定提到说,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结婚或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学结婚是没有奖励政策的,还请不要盲目结婚。
2、如果说是学生就读大学的年龄稍微大一些,达到了晚婚晚育的年纪,那么如果男女双方满足结婚登记的条件,是可以结婚的。但在结婚规定中,晚婚晚育的说明也是给予鼓励,而没有说明有其他的奖励政策,所以就算是晚婚晚育,也是没有奖励的。
3、有的人可能智力卓越,所以上学的时间会比较早,那么到上大学的时候年纪也不算大。比如说还未到满足结婚登记的年龄,那不能结婚,要等大学毕业达到结婚年龄才可以结婚,那么也就不满足大学就结婚的条件,何谈加学分一说。
4、也有的人以为,结婚证既然是属于国家级证书,那么在大学的时候结婚登记领结婚证是不是可以加学分呢?其实不然,结婚证书并不是技能证书,不满足大学加学分的要求,所以就算大学结婚也不能加学分,还是好好进修课业比较好哦。
二、国家法定年龄结婚领低保
根据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低保的领取与结婚与否和年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超过国家法定年龄未结婚可以领取低保,这个说法是假的,是谣言!
相关法律法规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第三点 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三、国家民族通婚奖励政策
2014年,新疆且末县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民汉通婚家庭奖励办法(试行)》,该办法一经出台立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民汉通婚”是指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适用于至少一方持有且末县户籍的人员,且只能享受一次,如与国家新的政策发生冲突时,依照国家政策执行。
“民汉通婚”是指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新疆且末县推出了一项新政策,民汉通婚每年奖励一万元。8月25日,新疆且末县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民汉通婚家庭奖励办法(试行)》,该办法一经出台立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此办法自2014年8月21日起实施,适用于至少一方持有且末县户籍的人员,且只能享受一次,如与国家新的政策发生冲突时,依照国家政策执行。
据了解,针对民汉通婚家庭和子女的政策十分优厚,在政治方面、住房方面、子女就业方面优先考虑和解决。在子女就学方面,凡在县内就学,免除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所有费用;考入中等专业学校的,每位学生每年给予3000元奖励;考入大专及以上学校的,每位学生每年给予5000元奖励。医疗方面,住院治疗的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城镇医疗和新农合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由县民政部门按90%的比例给予补助,每户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2万元。对于民汉通婚的家庭,家庭和睦的,根据身份类别,除了享受对应的已婚家庭所有奖励外,另可享受:取得结婚证后,每年给予1万元奖励,连续奖励不超过5年;如果一方没有固定职业,可根据个人文化程度,解决就业岗位;结婚满三年的家庭,双方父母可享受民汉通婚已婚家庭及子女在住房和医疗方面的相关奖励等。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国家对结婚的奖励政策,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其实有许多关于这类的谣言,大家在观看的时候也一定得擦亮自己的眼睛,也不要过于相信谣言并且传播谣言。结婚固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在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政策补贴。
相关阅读推荐:大学结婚国家政策奖励